他們的快樂
減值準備,稅法不允許稅前扣除的,但因為題目計算計稅基礎是在原價的基礎上直接計算的,其中是沒有扣除減值準備的,所以也不需要再回來的問題,納稅調整才需要將減值準備加回來的。
桐葉封弟
看來你沒有搞清楚這道題的題意,說是算凈利潤,其實質就是算所得稅費用,而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本題不存在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計算當期應交所得稅時,要進行納稅調整,當年實際發(fā)生工資薪酬比計稅工資標準超支50萬元,要在凈利潤基礎上加上50萬元;當期會計比稅法規(guī)定少計提折舊100萬元,要在凈利潤基礎上減去100萬元,當期應交所得稅=1000+50-100)×25%=237.5(萬元)。計算遞延所得稅時,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當年實際發(fā)生工資薪酬比計稅工資標準超支50萬元,這50萬元今天不讓扣以后也不讓扣,其實是永久性差異,此時賬面價值=計稅基礎,不產(chǎn)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而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為66萬元,年末固定資產(chǎn)賬面價值為50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4700萬元。這明顯是產(chǎn)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期初應納稅暫時性差異=(5000-4700)×25%-66=9(萬元)。所以當期所得稅費用=237.5+9=246.5(萬元)。看來你今年也報名了CPA會計科目考試,所得稅的計算事關會計政策變更、差錯更正、日后事項和合并報表,如果要通過一定要熟練掌握才行。
蘇州小熊
2014年末應交所得稅=(10000+會計折舊5000/10+減值準備625-稅法折舊850)×25% =2568.75(萬元)計稅基礎你當作是稅局計算的官方的和企業(yè)方無關的一個值,不需要企業(yè)內部進行調整減值準備這種項應該是在計算當年度企業(yè)應交所得稅項目上得到反應,當作是一次性的會計折舊費用。
會舞蹈的兔子
企業(yè)向除有關聯(lián)關系的自然人以外的內部職工或其他人員借款的利息支出,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yè)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shù)額的部分,也可以在計算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應根據(jù)稅法第八條和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及《關于企業(yè)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777號)的規(guī)定,計算企業(yè)所得稅利息扣除額。 銀行借款年利率:5÷200÷6×12=5%那么向個人借款允許扣除的利息=60×5%÷12×10=2.5萬計算會計利潤時,個人借款利息是扣了3.5萬的,多扣了1萬,要調增1萬,那么調整后的利潤【也即應納稅所得額】是25+1=26萬。
優(yōu)質會計資格證問答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