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楠仔
一、什么是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運用個案、小組、社區(qū)、行政等專業(yè)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fā)揮自身潛能,協(xié)調社會關系,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為職業(yè)的專業(yè)工作者。社會工作是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以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為宗旨的、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為手段的專業(yè)性、職業(yè)化的社會服務工作。 二、如果你不是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就要看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統(tǒng)計學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qū)工作、社會行政、社會工作實務、人類行為與環(huán)境、社會心理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社會保障概論、中國社會思想史、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心理咨詢、犯罪心理學、組織社會學、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殘障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學、社會問題概論等。 三、社會工作實務領域和工作崗位有按服務人群的種類或場所劃分,可以分為青少年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企業(yè)社會工作、醫(yī)療社會工作、司法社會工作、軍隊社會工作、城市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社區(qū)社會工作、移民社會工作、災民社會工作、危機干預等。注:在不同領域工作的社工,都應學所處領域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這是我在做社工后才感覺到的?;卮鹩行┎粚Φ牡胤?,請見諒。
睡神熊貓
1、學科知識。
所謂學科知識,除了社會工作專業(yè)本身的理論和方法外,社會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行為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理論。
2、制度知識。
包括:社會制度的.價值理念,如權利的平等和資源分配的公平等;社會制度的運行的內在機制或內在動力;制定政策、法律的組織、機構的功能和程序;有關的司法和行政程序,主要指與社會福利和社會保護相關的司法和行政,如反家庭暴力、貧困和流浪兒童救助、受虐兒童保護、最低生活保障等案例的司法和行政干預程序;具體的政策、法律條文,如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殘疾人權益保護法》等以及其他與個人、家庭福利和社會工作實踐直接相關的地方性、臨時性政策法規(guī)。
3、技術知識。
是指社會工作者在實踐中,可以直接用來與案主溝通并解決問題的工具或媒介知識,如溝通技術、語言知識、邏輯知識、調查方法等。
4、經驗知識。
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自己主觀觀察、體會、調查、參與,或從被動獲得的經驗和資料而總結出來的知識。
5、生活閱歷。
對自己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生活進行反思,有助于認識自我、發(fā)掘自身潛能,更好的形成對案主的同理心。
6、實踐經驗。
社會工作者如果具有本專業(yè)的教學、督導、輔導、臨床服務等實踐經驗,往往有更強的自信和更熟練的技巧,并容易對實踐進行反省。
7、文化習俗。
是指社會工作實踐所處的社區(qū)或地區(qū)中人們的生活習俗和社會心理。滿足案主需要或解決案主問題常常離不開某社區(qū)和文化資源。社會工作者應經常性地了解和熟悉本地文化。
8、社會環(huán)境。
是指社會工作者和案主所處的社會互動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家庭成員、同學、師生、同事、上下級、朋友、同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對這些要素及其關系的認識,是評估案主社會功能的知識基礎。
優(yōu)質社會工作者證問答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