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逛吃
不應(yīng)該,男孩子在幼兒時家長應(yīng)該給予更多的關(guān)懷,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育讓男孩不哭,會讓孩子情緒無法宣泄,不利于健康成長。
艾迪奧特曼
胡可和沙溢有兩個孩子,大寶安吉懂禮、有包容心、懂得照顧弟弟;而二寶小魚兒卻非常地調(diào)皮,他是一個愛發(fā)脾氣、鬧情緒的小男孩。
有一回,胡可與孩子們一起吃飯,這時,小魚兒卻說:"媽媽,我想讓你陪我一起把玩具組裝起來。"
因為當時正在吃飯,所以胡可拒絕了小魚兒的要求。這時,小魚兒立馬起了情緒,他不想吃飯,并對媽媽說:"那你變,我吃!"胡可沒有滿足小魚兒的要求,小魚兒頓時就不想吃飯和哭鬧不止。
面對小魚兒突如其來的脾氣,胡可沒有怪罪孩子,也沒有順從孩子的想法,而是耐心地對他說:"寶貝,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很想讓玩具變身,想讓它們變成有武器的厲害的機器人。但是,這必須要等我們吃完飯再進行組裝,這個是規(guī)則,我們都要遵守??!"
看完胡可的表現(xiàn),我非常欣賞和佩服她的做法。每一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氣,他們甚至也經(jīng)常發(fā)脾氣,關(guān)鍵是父母如何應(yīng)對孩子發(fā)脾氣的表現(xiàn)。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說過: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那就是"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他小時候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tài)度。
當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都有哪些錯誤的表現(xiàn)?
先拋開"情商"這個大的概念,父母都知道發(fā)脾氣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沒有人愿意去發(fā)脾氣,沒有人愿意去面對著一個整日發(fā)脾氣的人。
同理,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父母會產(chǎn)生不耐煩的想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解決孩子發(fā)脾氣的情況,這就是父母的責任,同時也考驗著父母的功力。
一般來說,當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可能有以下錯誤的表現(xiàn):
1、?嚴格對待,讓孩子"心服口服"
可以說,這一種類型的父母比較急性子。當他們看到孩子發(fā)脾氣時,父母心中的火氣同時也上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不僅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同時還要解決自身的情緒。
同時面對雙方的情緒,這可能有些復雜。這時,父母更傾向于去嚴格對待孩子,用嚴格的方式去平息孩子的情緒。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教育孩子過于嚴苛。父母清楚孩子發(fā)脾氣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好處,所以也會采取一些嚴厲的措施來提醒孩子,發(fā)脾氣是不對的,不能隨便發(fā)脾氣。
2、?無可奈何,放任孩子不管
第二種類型的父母屬于"佛系"的父母,面對孩子發(fā)脾氣、鬧情緒,他們更多的是無可奈何。也許,他們心理煩躁,也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去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于是,父母干脆選擇不去干涉孩子的情緒。甚至,父母可能還會認為,小孩子嘛,在他們鬧情緒的時候,干脆將他們晾在一邊。不一會兒,他們大概是能夠自己冷靜下來的。
3、?心疼擔憂,好聲好氣地哄孩子
第三種類型的父母屬于非常關(guān)愛孩子的類型,甚至他們還過于溺愛孩子。這種類型的父母在面對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他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緒上面,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問題。
于是,父母更多的是安慰孩子,好聲好氣的鼓勵和開導孩子,或者是滿足孩子的愿望。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多是會感覺到幸福。因此,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也較為不錯。
不恰當?shù)幕貞?yīng)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商
幾乎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都會鬧情緒、發(fā)脾氣,不同的是父母面對這種問題的方式。不同的處理方式反映出了父母的層次,也決定著孩子未來的高度。
不恰當?shù)摹㈠e誤的回應(yīng)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商?,F(xiàn)在,人們也越來越多地提及到,一個成功的人智商可能只是普通人的水平,但是他的情商卻是要比普通人高一些。
實際上,父母不恰當?shù)幕貞?yīng)方式,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情商問題,同時還會阻礙孩子其他層面的發(fā)展和成長。
1、?未能及時地排出負面情緒,造成"低情商"
也許在父母眼中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是在孩子眼中卻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如果父母不重視這個問題,那么父母與孩子就會產(chǎn)生爭端和矛盾。實際上,很多親子之間的矛盾大多是由于父母與孩子看重的事情不同。
然而,很多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孩子產(chǎn)生負面的情緒時,將會造成一個直接的影響,那就是孩子得不到認同,而孩子自身的思維、認知還沒有完全成熟。結(jié)果,孩子不能及時地排出負面的情緒。
這里的"情商"更多指的是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從本質(zhì)上來說,無法管理情緒,便是低情商的表現(xiàn)。
2、?將情緒帶到生活,造成"低情商"
若上文的情商指的是情緒管理方面,那么在這里的"低情商"更多指的是孩子人際交往上面的低情商。
情緒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會憑空消失。若是孩子沒能找到情緒爆發(fā)的源頭,那么情緒便會一直留在孩子的心理,并一直跟隨著孩子,影響著孩子的生活。
但是,孩子并不清楚究竟發(fā)脾氣有什么壞處,結(jié)果,沒有人愿意與一個經(jīng)常發(fā)脾氣的人待在一塊兒。父母更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同齡伙伴更喜歡積極正面的小孩子。
3、?心理受到傷害,造成"低情商"
"情商"除了只情緒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還將決定著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哪些高情商的孩子,他們大多擁有一副積極樂觀的心理。
就算他們受到傷害、遇見不開心的事情,高情商的他們可以很快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一副更好的態(tài)度來面對挫折和自己的脾氣。這一系列的調(diào)整使他們保持強大的心理。
而強大的心理能夠使他們保持"不敗之身",他們善于堅持、善于思考。人啊,除非自己真正地放棄了,否則就沒有真正能夠打敗他的東西。
以恰當?shù)姆绞矫鎸⒆拥钠猓囵B(yǎng)孩子的情商
既然情商對于孩子來說那么重要,那么究竟父母應(yīng)該如何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呢?這里有幾點建議:
1、?懂得接納和共情,保持包容心和耐心
文章開頭提到了胡可強大的教育功力,如果父母看過那期節(jié)目,就會發(fā)現(xiàn)胡可在面對發(fā)脾氣的小魚兒時,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我知道"。
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時,懂得接納和共情顯得十分重要和難得。若是父母能夠保持一種包容心和耐心,那么無論孩子發(fā)多大的脾氣,父母的情緒都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而"我知道"就正好能夠體現(xiàn)出父母對于孩子的包容心和耐心。同時,這也是一種共情的表現(xiàn)。這句話在告訴孩子,父母懂得孩子的想法,他們不是在否定和責怪孩子,他們是和孩子站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那么排斥父母了。
2、?與孩子平等交流,擺平孩子的"情緒腦"
不僅如此,胡可認為,親子之間的平等交流是很重要的,她說:"你根本不理解他的心情,你根本沒有去在意他的心情,他是很難接受的。"
腦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系統(tǒng)先于理智系統(tǒng)發(fā)育并成熟。也就是說人類的"情緒腦"要比"理智腦"優(yōu)先發(fā)育,這也是為什么孩子總是因為一點"小事"鬧脾氣的原因。
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孩子是"情緒腦"占優(yōu),所以孩子很容易發(fā)脾氣;而父母則是"理智腦"占優(yōu),所以父母會比較理智客觀地思考問題,不會像孩子表現(xiàn)地那樣情緒化。
明白了這一點,父母就知道自己不能隨便地去否定孩子,或者給孩子強行灌輸一些大道理,因為孩子更多的是會用"情緒腦"去思考問題。相反,父母應(yīng)該運用平等交流,讓孩子逐漸地從"情緒腦"過渡到"理智腦"。
3、?設(shè)置一個界限,平衡愛與規(guī)矩
雖然說父母要學會包容與耐心,但是有些時候提出的要求非常地無理取鬧,不可理喻。若是這時父母仍是以耐心包容孩子,那么孩子可能會更加無理取鬧和不可理喻。
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告知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設(shè)立一些規(guī)矩,不能讓孩子隨意地違反規(guī)矩。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夠培養(yǎng)起好的行為習慣。
面對孩子發(fā)脾氣的情況,父母一定要妥當?shù)鼗貞?yīng),這關(guān)系到孩子的情商。用恰當?shù)幕貞?yīng),給予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吧!
郵政郵政
養(yǎng)育男孩的父母,都可能對孩子說過:男孩要像個男孩樣,要堅強,不能哭。所以,男孩摔倒了,不準哭;受了委屈,不能哭,因為你是男孩,要像個男子漢樣,不能夠輕易掉眼淚。
為什么男孩非要像男子漢一樣,不能哭?
這是出于人們對男性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chǎn)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比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女性是柔弱的,男性要堅強,要喜怒不形于色,男兒有淚不輕彈……
因此,很多父母出于對男性的這些“刻板印象”,要求男孩從小不能隨便流眼淚。
但,對于男孩來說,哭,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形式。
從生理結(jié)構(gòu)上看,男孩腦干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比女孩要多,整個大腦的發(fā)育比女孩要晚6-12個月。
由于,男孩精力旺盛、好動、喜歡調(diào)皮搗蛋、破壞力強,但語言表達能力弱,所以,男孩的哭,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形式。
嘉應(yīng)學院教育科學院副教授于珍指出:如果家長總是終止孩子哭鬧,看似立刻起到了效果,但實則是用硬性的形式強制壓抑住了孩子的情緒。
所以,父母不讓男孩哭,就等于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壓抑了起來。
正如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麥克湯普森認為:
一味地堅持傳統(tǒng)的刻板理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的情感發(fā)展,是引導男孩遠離自我內(nèi)心的一種錯誤情感教育行為。
男孩被壓抑情緒,不利于他身心健康。
男孩被要求不能哭,男孩的心里的負面情緒就可以消失嗎?
其實,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識轉(zhuǎn)入到,更深的潛意識當中。
正如在《精通情緒》一書所說: 當你壓抑情緒的時候,情緒仍然在那里。即便你壓抑成功,在當時已感受不到情緒了,但情緒的能量仍然存在于你的身體當中。然而,在特定的情況下,它會再次進入你的意識,你會再一次感受到過去的痛苦,如此反復。
當孩子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一直被父母說的“不準哭”而壓抑著,這些壓抑的負面情緒,如果積累得過多,就會不停地尋找各個出口來釋放,從而來緩解內(nèi)心的堆積與壓力。
咨詢師王宇赤說過:“
情緒無法表達,人的攻擊性就只能向內(nèi),一旦開始自我攻擊,就會產(chǎn)生很多的問題。
由此,壓抑情緒,孩子可能出現(xiàn)疲憊、厭倦等一系列的身體疾病,還可能會有引發(fā)抑郁、焦慮等心理層面的問題。
可以這樣說,孩子出現(xiàn)任何一種心理問題,或者是身體問題,都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壓抑情緒的因素在里面。
那么,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如何做?
父母允許男孩哭出來。
美國哈佛心理學者Susan David說:孩子在受情緒影響而掉的眼淚中,含有腦啡肽復合物和催乳素,被證實能緩解內(nèi)心壓抑感,有助于心理健康。所以如果孩子被大人要求長期壓抑不哭是有害處的。
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對哭泣的孩子就特別包容,在她們的教育寶典中,有這樣一段話:
愛哭的孩子長得快。小孩哭是一種自我欲望的表現(xiàn)。通常孩子的生命力越強,越健康,他就會哭得越厲害。因為哭對他是種運動,會使他增進食欲,累了還能讓他酣睡。
在很溫暖人心的電影《奇跡男孩》中,小男孩奧吉天生臉部畸形,一直戴著頭盔生活。在奧吉10歲時,父母鼓勵他走進了學校。但在學校里,同學們嘲笑他,用球攻擊他。沒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這讓奧吉回家后,在父母面前崩潰大哭。
奧吉的父母面對著孩子的哭泣,沒有阻止,只是默默地擁抱著奧吉,只到他平靜下來。
父母對奧吉情緒的認可,允許奧吉哭,讓奧吉把情緒發(fā)泄出來。讓奧吉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愛,從而讓他恢復信心,變得樂觀起來,最后得到認可,交到了好朋友。
正如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阿爾黛.索爾特博士認為:哭泣是對自我進行修復的天然的工具。
因此,在男孩難過哭泣時,父母要允許孩子用哭表達情緒。
父母用"同理心”,接受孩子的情緒。
情緒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
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
有的父母看見男孩一哭,就心煩意亂,要不呵斥孩子,要不粗暴地阻止孩子哭泣,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優(yōu)質(zhì)心理咨詢師問答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