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o喬納
參加徐老師工作坊,確實獲益匪淺。作為一名在心理咨詢領域奮斗了將近20年前輩咨詢師,我看到徐老師身上很多閃光的地方,看到他對這個專業(yè)的熱愛,看到他對來訪者的愛,看到他的勇敢和誠實,在中國這樣一個注重名人效應的社會,作為北京大學心理中心副主任,徐老師可以說是咨詢師界的名人大咖,而他沒有被這個名譽所綁架,而是做真實的自己,這是我特別欣賞的地方,這也是我看到徐老師最有魅力和最有能力幫到來訪者的地方,多少人是迷失在榮譽中,忘了自己的初心,這份清晰難能可貴。對此我無限欣賞。 兩天的工作坊下來,對老師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好的咨詢師都是一樣的,不好的咨詢師各有各的不好。我對這句話特別有感覺,也可以說特別有切身的體驗。 聽了徐老師兩天的分享,從理論到個案,我看到的是,精神分析的技術在老師的咨詢中并沒有那么的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對來訪者的真誠關懷:建立咨訪親密關系和愿意誠實的直面自己:處理咨詢師自己的反移情。 建立咨訪親密關系,或說建立咨詢聯(lián)盟是貫穿在整個咨詢中的最重要課題,任何時候來訪者對咨詢師建立起信任了,咨詢師就能夠幫助到來訪者,沒有信任基礎,一切都不會發(fā)生。直面自己常常是直面自己內在的憤怒、羞愧和不夠好,精神分析的專業(yè)術語來說是去認出自己的反移情,去看到自己還沒有突破的功課并誠實面對自己的功課。在與來訪者的互動中,我看到徐老師更多的是連接他作為一個咨詢師,作為一個人的感覺,啟動自己內在的感覺的時候,再透過內在這個感覺去連接來訪者,透過自己打開心來連接來訪者的心,也透過自己的打開心,讓內在的直覺流動出來指導咨詢,而那樣的咨詢就是能夠最快速的GET到來訪者的點,最能夠支持來訪者的咨詢。 我看到徐老師不會運用精神分析的技術在頭腦層面冷冰冰的去分析來訪者,就像一個權威和專家一樣的對他人的生命冷漠的指指點點,而其實咨詢師不是一個權威或者是專家,來訪者也不需要一個在高位的權威或者專家來點評他的人生。而透過昨天晚上的練習,也讓我看到這樣的分析是多么的在我們新手咨詢師中泛濫,為分析而分析,是多么的可怕,我想這個就是業(yè)內的所稱的野蠻分析了。我可以想象,當來訪者不接受我們這樣的分析的時候,我們的咨詢師可能還會以阻抗為名對他們的不接受進行解釋,這樣的分析對來訪者而言真的就是一種暴力傷害。我14年進入心理咨詢這個領域學習;15年開始開自己的工作坊和和收費的個人咨詢,并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詢公司;16年開始帶成長團體;17年開始開我的導師研修一班;18年開導師研修二班,在我這里打卡咨詢的人數(shù)有60多人,每周有四個成長團體開課,每天有3到6個的咨詢,每1到2個月有一次工作坊,我成了一個從不打廣告,也沒什么名氣卻事實上完全忙不贏的咨詢師。我知道,這在咨詢領域,這樣的成長是跨越式的。 我一直想要去跟有緣人分享我是如何在咨詢師這個領域快速成長的,今天聽了徐老師的工作坊,就更清晰的知道我其實是那么幸運的走了一條捷徑。我14年參加曾奇峰老師精神分析初級工作坊,當時也對于這個理論如癡如醉,后來也參加過我們當?shù)匾粋€資深精神分析師的成長團體。但是因為遇見我現(xiàn)在的導師而沒有在這個領域深入下去,而我所學習的親密關系導師主要修的不是技術,而是我作為咨詢師自己內在的成長,隨時隨地去跟自己的感覺連接并且去穿越的能力?,F(xiàn)在才知道,這個對于一個咨詢師而言有多么重要。 這兩天聽徐老師講課,發(fā)現(xiàn)我在咨詢中所做,跟徐老師這樣的前輩咨詢師在核心價值觀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因此,市場也給了我這么大的一個認可。我看到徐老師反復強調建立關系的重要,而我作為一名親密關系導師,特別關注的就是我跟來訪者的關系,因為親密關系關注的是感受,關注的是心,我們所有的個人成長都跟訓練我們跟自己的感受連接有關,所以,我在聽到來訪者的故事的時候會很自然的觸發(fā)內在同樣的感覺,很快就跟來訪者建立了心和心的連接。我們甚至都不強調共情,因為共情還有很多頭腦層面的技術,而當咨詢師有了一顆敞開而柔軟的心(這是我們長期訓練的結果,而且不僅僅是在工作中、課程中,更是在真實的親密關系中),不需要想要去共情,就已經(jīng)共情到極致。 價值中立,保持節(jié)制,在親密關系的系統(tǒng)中很少提這樣的咨詢價值觀,親密關系強調的是,來訪者來找我們咨詢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來幫助我們內在的成長。所以,在咨詢中跟自己內在的感覺去連接,走咨詢師內在的過程,然后不斷地回到中心,再從中心的平和、愛、智慧出發(fā)去支持來訪者,這樣每一次咨詢都幫助咨詢師內在成長,也同時,也能夠最好地支持到來訪者。這個在親密關系被稱之為知覺回路,當咨詢師對來訪者有了評判,甚至有了憤怒的時候,不是跟來訪者有關,而是咨詢師內在的無力感或舊傷痛被觸動,知覺回路,就是在咨詢師保持對來訪者的注意的同時,能夠覺知到自己內在的這些傷痛的感覺,意識到這只跟咨詢師自己有關,意識到這個感覺他只是純能量,讓這個感覺流過,咨詢師再次回到平和的內在中心,并且連接上本質中的愛、智慧、直覺來陪伴來訪者,而那樣的陪伴是完全跟來訪者在一起的,并且,就是那么輕易的就能夠抓住那些重要的關鍵的信息(直覺就是這樣敏銳的),同時 又可以完全潤物無聲的支持到來訪者自己意識到(在流里,就是這樣自然)。 我誠實的說,在生活中,在沖突發(fā)生的當下我還是會對我的伴侶和孩子以及員工有評判和憤怒的時候(當下不能面對,事后還是走自己的過程,沒有一次不是這樣才可以真正的讓事情過去,讓愛再次流動的),但是,在我在咨詢中,我做到了就在咨詢的當下對我的來訪者100%的接納。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在咨詢狀態(tài)中自己有更多的覺知,可以更敏銳的捕捉到我內在的不舒服,并且,就在咨詢的當下就面對了這個不舒服,我本質的愛與平和就在咨詢中流動出來。我發(fā)現(xiàn)我完全不需要知道我應該是什么樣子(比如節(jié)制,比如價值中立),我就是很輕易的就做到了對來訪者的完全接納,或者說我根本就沒有辦法不接納,甚至,我發(fā)自內心的對他充滿了感謝和欣賞。 我很慶幸,雖然我在咨詢與教學中并沒有被卡住、或者是不通的感覺,但是,我還是非常愿意走出來聽不同流派資深咨詢師的課程,這樣的學習,很好的幫到我開拓視野和加深認識,讓我對我自己的咨詢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和理解,讓我更知道來訪者才是我們的老師這句話。 我還特別欣賞徐老師的是,他真的是非常的誠實。當他跟我們分享說他得知他的有一個來訪者自殺之后,他打電話給他的太太,在電話里失聲痛哭,并且給那個來訪者寫了一封長長的懺悔的信處理自己的哀傷。我聽到這個的時候是特別感動,淚流滿面。我其實是希望徐老師就這個部分多分享一點,讓我們都可以跟著他一起去感受在咨詢師的生涯中,我們必然可能會去觸碰的那個很大的內疚,很大的不夠好。而這個也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個體驗。但我很詫異的就是,我們中有人馬上就提問說,這個孩子的死是不是還是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當時,我是會有某種的悲傷和無力涌上來的,我看到我們的咨詢師,真的內在的感覺通道是完全堵上的。因為我相信徐老師在分享這個事情的時候,內在依然會涌動著悲傷,而我們聽到這個的時候,卻完全關閉了跟他共情的能力,我們的大腦是那么快速的在運轉著,而我們的心卻是完全都麻木著,而在我看來,這是咨詢中最大的問題所在。當我分享到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在向我內在覺察,我是否有帶著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和評判。我看到?jīng)]有,我有的只有悲傷和不夠好的感覺,因為,我的這位同學的反應,其實只是我的鏡子,我透過他的這個問題看到了我自己,我也依然還是會有這樣的時候,滿腦子想的是事情怎么樣了,卻就是看不見眼前這個人他內在的感受和需要,而這個是我始終都要帶著警覺去成長和突破的地方。 感謝欣賞徐老師,感謝欣賞我們的團體。
優(yōu)質心理咨詢師問答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