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南真北
對于馬拉松,相信很多人光聽名字都覺得很累,馬拉松是一項非??简災土腕w力的運動,而許多人都很難能夠堅持跑完完整一場馬拉松。而對于那些能夠參加完全馬的人,我們也深感佩服。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她就是馬拉松的熱愛者,并且還是在懷孕的情況下跑完了馬拉松,簡直令人感到佩服。
這位馬拉松愛好者名叫黎莉莉,2000年畢業(yè)于中國著名學府復旦大學,她畢業(yè)于新聞系,畢業(yè)之后也如愿地找到了合適的工作,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心理咨詢師的證書。而后她又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香港大學,獲得了國家級的證書。從香港大學畢業(yè)后,她在心理學的領域發(fā)展的非常的好,而她身邊的朋友同學都紛紛表示,對于黎莉莉,他們一直覺得她就像一個神人一般,本科的學習已經非常厲害了,還考取了另一個著名大學,甚至還獲得了國家級的證書,可謂是非常厲害,而這也歸功于她的自律和堅持。她的每一次成功,都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來獲得。
黎莉莉在心理學上有著極大的成就,而她也有一個很好的愛好,那就是馬拉松,他熱衷于參加馬拉松,從2010年開始,她就開始參加馬拉松。但是她對于馬拉松并不在意最終的成績,也不力求獲得第一名,她只看重過程,在意的是過程的堅持,她曾經寫有一篇文章,《2015年我的全馬報告》中,她記錄了自己的馬拉松生涯她很謙虛地稱自己是"馬渣",意思就是在馬拉松比賽中,自己還算是一個弱者。她給自己定一個目標,那就是先跑100個馬拉松,別看這樣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對于黎莉莉而言,這是個偉大的夢想,而她也憑借著堅持,如今已經完成了62個馬拉松。
在2019年11月,黎莉莉參加她人生的第62次馬拉松,而這次馬拉松卻不一樣,這一次的馬拉松,她是懷孕上場的,而且已經八個多月了,這讓許多人都倍感震驚,人們都覺得她這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懷孕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避免動蕩,而馬拉松這一活動,免不了震動,而這對腹中的孩子也有著極大的危害??墒沁@位彪悍的寶媽,并不聽勸,她先咨詢過醫(yī)生,詢問是否在孕期的時候可以進行馬拉松,而醫(yī)生們紛紛認為,以她常年來運動的體質,她的身體是能夠吃得消的,并且她也接受過專業(yè)的指導。在自己的堅持和醫(yī)生的肯定下,她成功地參加了11月的馬拉松,也成功地沖到了終點。
而后孩子也健康的出生,她將這枚在孕期參加馬拉松獲得的獎牌,贈送給了孩子,讓孩子作為紀念??梢娎枥蚶蚴且粋€多么有恒心,有毅力的女子,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愛好,她都能夠一直堅持著。
理想氣體911
常言道,“只要知道自己內心想要的人生,就會明白自己究竟適合走那一條道路?!?每一個人,幾乎都有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獨有的天賦和該走的路。蕓蕓眾生之所以一生平淡平凡,不是不具備改變的潛力,而是不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或是被恐懼遮蔽了前進的道路。
回首過往,小時候的“ 夢想 ”完成了嗎?我猜多數人都沒完成。后來活明白了才知道原因,原來那些“ 夢想 ”都是別人和社會的期許。不知道該怎么辦、該做出什么樣的改變,或許你首先要充分認識自我?!?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的路。 ”
你怎么看周遭?怎么看自己?人際關系關系如何?怎么過生活?怎么建立自信?……做做看,體會看看,你才會找到自己的天命道途。誰能真正完全地接納自己生命中發(fā)生的一切,誰才真正開始站在創(chuàng)造未來的起跑點。
大多數人都想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但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很難如人愿。既然沒法取得平衡,就要想辦法取舍,把選擇的東西展現到極致。我們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只有懂得取舍之道,才能讓自己在幾個專注的領域上開花結果。
莊子有一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是:人的生命有限,知識卻是浩瀚無涯的,以有限的人生追尋無限的知識,只會徒然無功。面對經營管理與人生的各種課題,我們常常覺得,有些道理如果能早點悟透會更好。 但人生卻沒有那么多“如果”,我們非得歷練過些什么,才能懂得經典名言的深刻道理。
因此,人的一生會有許多面臨選擇的關鍵時間點,該不該放棄熟悉的行業(yè)轉行?該不該辭職自行創(chuàng)業(yè)?要不要爭取海外派遣或出國深造......每一個當下都會有自己該盡的責任、義務,以及該做的事情,也有現在能力所及、立即能做的事。但人會有所渴望,期待未來達成更多的目標,完成更多的理想,擁有更多美好的事物。
因為什么都想要的結果,是什么都得不到,最終只會徒勞無功。 人生要進取,希望能夠有所得,不過也別忘記一點,有得也必有失,失去的東西有時是無形的,往往一時之間難以察覺。無論是家庭、工作、夫妻、親子、人際關系等,我們都不可能樣樣皆得。
唯有學會取舍,適當地割舍與退讓,懂得選擇什么才是必須緊握手中不可放棄的核心,我們才能不會在人生的“ 得失損益表 ”上嚴重失衡。 當你真正明白,我們的人生是一連串“取舍”與“選擇”之中造就你是誰時,你就更懂得珍惜你的每一次“抉擇”。
我們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還沒出社會之前,關注的焦點多在課業(yè)與升學。 那樣的生活雖然有許多苦悶,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目標似乎很明確,反正周遭的大人都會跟我們說不要想太多,往那個目標沖就對了。于是,許多人就很“ 安心 ”地乖乖念書不想其他的事。
直到有一天,我們從學校畢業(yè)了、開始工作了,面對一個許多人都汲汲營營的世界,我們就開始焦慮了。 因為,在我們的面前,有那么多的路可以走,有那么多的選擇要做。該選這個薪水高但比較無趣的工作,還是該選那個薪水低但感覺很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該全心全意地在一家公司默默耕耘,抑或應該趁年輕多去幾家公司歷練增加經驗?
人生突然之間有好多選擇要做,但我們從來沒有被好好教育過該怎么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從小到大,選擇什么學校、報讀什么專業(yè)、參加什么比賽,我們常常都是由父母、師長幫我們做選擇。而且,我們信任他們會幫自己做“ 最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就這樣一路走過來了。如今離開學校、步入職場,面對這么多的選擇要做,怎么辦呢?
以前所依賴的父母、師長,因為我們出社會后專業(yè)跟職場環(huán)境,已經不是他們所熟悉的,但他們仍習慣要給我們在他們心中“ 最好的選擇 ”。明明我們自己也知道那不是好選擇,卻得面對來自他們“ 善意的壓力 ”。都已經不知道該怎么選了,還要面對身邊各種的無形壓力。內心真是無比的焦慮、徬徨。
這種焦慮跟彷徨,都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有機會培養(yǎng)“ 取舍的智慧 ”。這樣的智慧該如何累積? 除了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去一點一滴累積外,我們還可以從別人的人生經驗來幫助我們做反思、累積智慧。
有一位朋友問我,彼此個性完全不同的夫妻,當兩個人都是職場上不可或缺的事業(yè)強人,累了一天回家后,究竟要為彼此做出什么樣的改變,才能有和睦共處的一天? 工作與婚姻之間,真有可能得到平衡嗎?
姍姐是我在一個沙龍上認識的企業(yè)高管,是一名有著15年經驗的資深品牌經理。工作忙碌、生活節(jié)奏快,腦中永遠有著源源不斷的新點子轉著,停不下來的她非常缺乏耐心。有一回,姍姐剛忙完一個大型活動,回家一屁股癱坐在沙發(fā)上,累得她一句怨言都不想說。晚間十一點多,大門發(fā)出鑰匙插入轉動的聲響,她丈夫背著電腦包回到家。
一開門,姍姐劈頭就對丈夫說:“不要以為十一點才到家就不用洗碗?!彼煞蛞埠苡袀€性,酷酷地一句話也沒回,直接放下背包,悻悻然走進廚房洗碗。二十分鐘之后,蹦著一張臉,又是一句話也不說地走進浴室,洗完澡上床睡覺。那天晚上,他們兩人一句話也沒多說。
姍姐的丈夫個性溫和,做事深思熟慮,做起事來是慢條斯理,與姍姐的急性子是天差地遠。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步調,也是相隔甚遠。姍姐認為家務應該一人一半,責任與義務各司其職,分清楚了才公平。她丈夫覺得家務應該是按彼此時間與能力彼此協調,但他說不過姍姐,也就一直依著她。 個性不同,他們相愛卻相處得不是很開心。
姍姐每天六點準時下班,六點半接孩子,七點進廚房,七點半吃飯,九點半陪孩子睡覺,講睡前故事,十點回到電腦桌前繼續(xù)加班到十一點。忙碌的日子周而復始,早已疲憊不堪,她丈夫的工作也忙,職位也很高。 照理說,兩個人的生活品質應該不錯,但彼此在一起生活就是不開心。
悶到底的生活,不知道還要過多久。夫妻倆的關系緊蹦如棉繩,雙方各執(zhí)一端,再多施一分力,都會扯斷這條繩索。兩夫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緊繃的壓力源。姍姐是虎媽,她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格。而她丈夫卻對孩子的管教非常松散,還經常跟孩子一起打電玩。
夫妻倆經常吵架,姍姐因此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就找了一位心理咨詢師幫忙解惑。 這位心理咨詢師了解了相關情況后,對她說,“人生是漫長的馬拉松,不要叫你的孩子跑短跑,這樣的話他會沖不過艱苦的人生道路,放手讓你老公也加入吧!你不是說夫妻的責任與義務是一人一半嗎?家事如此,孩子的教育也應該如此。因為有舍才會有得嘛!”
心理咨詢師告訴姍姐,她丈夫擅長給孩子人生方向,帶領孩子觀察人生風景,藉由激發(fā)潛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而姍姐擅長逼出執(zhí)行力,但這樣卻對孩子的人生目標根本沒有幫助,應該大膽放手讓丈夫帶領。姍姐回去想了很久,發(fā)現以前自己跟孩子討論事情總是吵架,孩子跟爸爸討論事情卻非常開心。 突然間,她理解到她跟丈夫之間的分歧出在哪里,當天晚上就決定做出改變。
一個月后,她丈夫覺得自己的家庭地位提升了,笑容多了起來。孩子覺得媽媽不再緊迫盯人,反而更能放松學習,家庭的氛圍也變好了。姍姐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改變,三方都受惠。因為愛,姍姐愿意改變;更因為愛,姍姐對家庭的過度投入,不再是沉重的枷鎖。
生命本無價值,除非你選擇并賦予它價值;幸福也不存在,除非你去創(chuàng)造。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因為愛,一切都變得可能,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有可能產生大大的漣漪。
優(yōu)質心理咨詢師問答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