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已停機
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張佩倫的孫女,前清大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出身名門閨秀。1942年開始職業(yè)寫作生涯。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創(chuàng)作擅長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國,后死于公寓。 張愛玲從四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1943年,張愛玲在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上發(fā)表了《沉香屑 第一爐香》后,一鳴驚人(這年她23歲,與曹禺十年前發(fā)表《雷雨》時同歲)。從此,她一發(fā)而不可收,在兩年的時間里,她在《紫羅蘭》、《萬象》、《雜志》、《天地》、《古今》等各種類型的刊物上發(fā)表了她一生中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小說和散文,包括小說《沉香屑 第二爐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經(jīng)》(1943年7月)、《封鎖》(1943年8月)、《傾城之戀》(1943年9月)、《金鎖記》(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時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鴻鸞禧》(1944年5月)、《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 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戲及其他》、《更衣記》、《公寓生活記趣》、《燼余錄》、《談女人》、《論寫作》、《有女同車》、《自己的文章》、《私語》、《談畫》、《談音樂》等。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事實上,張愛玲在五十年代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chuàng)作,包括《傾城之戀》、《金鎖記》、《赤地之戀》、《半生緣》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演義著墮落及繁華。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張愛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她的作品,不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幾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為背景的。她特別敏感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一份獨特的見解,一種越軌的筆致,十分耐人玩味。 1961年夏志清教授的《現(xiàn)代中國小說史》曾以專章討論張愛玲,并將她與魯迅及茅盾等大師平起平坐,不單肯定了張愛玲的才情,更為日后“張學”的研究奠下基礎。
咣腳奔跑的釹孩
如何進行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能讓我們聽見我們內(nèi)心的聲音。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進行自我分析?
目前,在中國接受長程心理咨詢的人并不多,且每周一次的分析,經(jīng)常顯得間隔時間過長,雖然有少數(shù)人的確會進行一周三次到五次的高頻度分析,但是大多數(shù)人還是選擇一周一次的低頻分析,而咨詢師不在的剩余6天時間里,對于自體并不穩(wěn)定的來訪者而言,意外事件肯定是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學會自我照料、自我宣泄、自我觀察、自我發(fā)現(xiàn),肯定是擁有了一技之長,可以不至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咨詢師身上,而且自己對自己開展情緒自救,也是非常好的一門功課。美國霍尼精神分析協(xié)會的主席林奇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心理咨詢并不是在咨詢室里將來訪者養(yǎng)育至終老,而是讓來訪者內(nèi)化咨詢師的功能,學會自我分析、自我體察,自我情緒照顧。
那么,對于開展一周一次的低頻次的咨詢者,如何學會自我分析呢?下面,我僅就我個人所發(fā)現(xiàn)的一些方法與大家分享。
作為持續(xù)了數(shù)年每周一次的低頻度分析的咨詢師,我會發(fā)現(xiàn),實際上,咨詢師在陪伴來訪者、梳理情緒、緩解焦慮、發(fā)現(xiàn)來訪者的固著情結等方面起到極大的作用。但是在一個星期中,咨詢師不在的剩余的167個小時里,意外事件仍然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咨詢師不可能像阿拉丁神燈中的魔鬼一樣一樣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那么你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你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寫作能力。心理咨詢是國內(nèi)近年才興起的一項新生事物。在此之前,古人們是如何排遣愁緒的呢?除了健身鍛煉氣功之外,寫作是一項極好的心理健康運動,因此才有了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的淵源。而關于情緒,你可以很正規(guī)的寫,比如成為一篇散文、雜文或者是微型小說。在文字的駕馭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你也可以很不正規(guī)的寫,比如當遭遇到了情感風暴或者是心理危機的時候,你可以試著用筆和紙將你的心情寫下來,這其中不要評判好壞對錯,一切關于情緒的感受、聯(lián)想都一股腦兒的寫下來。
而在這個文字療傷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感情的真實質(zhì)樸和語言的直接有力。你可以說——“我很痛,痛得骨頭都裂開了”。而不是“我覺得我的痛苦哀怨纏綿”。試著用和自己不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通過文字來釋放你的原始能量,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比如我的一位來訪者曾經(jīng)用極為簡潔有力的語言描述和她母親的關系,她說——她媽媽擁有兩種武器,一個是大刀砍脖子,另一個是匕首戳心。大刀與匕首,砍與戳,極好的表達了其內(nèi)心直白而血淋淋的感受。
其次在描述中,要關照于細節(jié),其實我們的人生,假如僅僅說大綱的話,無非是幾句話,生老病死而已。然而,所有的真相都隱藏于細節(jié)中。一個好的咨詢師,往往是一個描述細節(jié)的高手,從你的周圍的環(huán)境氣氛,到內(nèi)心的心理遞進和情緒的高低起伏,細節(jié)描述到位,和內(nèi)心的感受貼合了,這就讓來訪者心也放下了.描述細節(jié)正是一個逐步幫來訪者替代性內(nèi)省的過程。而咨詢師不在的時候,你自己是可以去完成這個步驟的,在對自己內(nèi)心細節(jié)的描述中,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
張愛玲的文字中就有種種細節(jié)的描述,比如《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借白流蘇之口,有這樣一段描述——“恍惚又是多年前,她還只十來歲的時候,看了戲出來,在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擠散了。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瞪著眼看人,人也瞪著眼看她,隔著雨淋淋的車窗,隔著一層層無形的玻璃罩──無數(shù)的陌生人。人人都關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她似乎是魔住了。忽然聽見背后有腳步聲,猜著是她母親來了,便竭力定了一定神,不言語。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這段文字貌似在寫白流蘇,實則是寫張愛玲自己。她對于母親的期待、恨、失望以及自我放逐,力透紙背。
其實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療愈自我安撫的過程,首先寫作實現(xiàn)了注意力的轉移。你從情緒風暴的中心移開,開始進行另一件事情,這意味著你不再被自己的情緒淹沒了,你開始用一個自己可以駕馭的事情,來擁有掌控感。
其次,寫作的過程,自然的生成了一個觀察的我和情緒中的我,寫作得以讓你和自己的情緒分離,你可以去思索、體會、去宣泄,更可以用精細化的語言,完成一個心智化的過程。這個能夠看自己、反省自己的過程,叫心智化,心智化不僅能捕捉情緒,更能反思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抓住和控制。
其三,寫作的過程,可以重構你的故事。你會對自己的情緒展開描述和自由聯(lián)想。一些情緒背后的情結將會被你看到和發(fā)現(xiàn)。同時,通過寫作,你的故事有了另一種開放性。實際上,國內(nèi)著名的心理咨詢師吳和鳴就一直在強調(diào)一個觀點——“治療即寫作”。在這句話的含義大約是:無論寫作還是治療,都是圍繞個人生命經(jīng)歷的主體間的對話。當你和自己展開心靈對話的時候,你就在發(fā)現(xiàn)自己療愈自己。
好了,假如你不是一個文字高手的話,那么你可以用另外一種個人分析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私人空間,最好是躺著,開始自由聯(lián)想。比如你剛剛遭遇了一件很憤怒而沮喪的事情。那么,靜靜地躺著,任由情感開始淹沒你,不要控制、防御和逃避,因為此時此刻,是你一個人的空間和時間。不要自嘲或貶低,覺得自己在干一件可笑的事情,要知道,假如情緒不被照顧,你會在生活中見諸行動干更多可笑而莫名其妙的事情。
當情緒流淌到一定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有話要說了,你就開始自由聯(lián)想的說下去,敘述的開頭可以是情緒,比如“我覺得非常憤怒”或者“我的心好酸澀”,也可以是事件,比如,“今天這個事糟透了,狗屎”。
在敘述的過程中,伴隨你的必定是一些感受和體會,不要放過這些,請訴諸于語言。在這個自由聯(lián)想的過程中,可能你會哭,會笑,會自嘲,任由自己的情緒流淌,當你完成這個過程之后,曾經(jīng)淤堵的情緒釋放了,你也就能很坦然的進入下一個階段。
實際上,這個自由聯(lián)想的過程,內(nèi)在是有客體在陪伴你的,這個客體可能是你內(nèi)化了的咨詢師,愿意傾聽你一切可笑的隱秘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個能保護你陪伴你的大我,在你之上更寬闊更無為地在看著你,照顧你。即使是走到宗教的領域,這個客體也有跡可尋,四川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就曾告訴過大家這樣的方法,假如你異常的痛苦和灰心的時候,想象著菩薩在你面前,把自己的痛苦好好哭訴一場,想象著得到她的照顧。當情緒宣泄之后,你也就平靜了,不會去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實際上,在這個自由聯(lián)想的過程中,我們首先在一個私密的空間與自己展開對話,其次躺著的狀態(tài)能讓你放松,充分退行,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還用到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叫聚焦。聚焦——對于你掙扎著的生活情境,獲得的一種新鮮的體會。比如,一個情緒化進食成癮的個案,假如自己獨自展開聯(lián)想聚焦于自己的感受的話,可能會有下面的一段描述:
“我不知道為什么吃那么多垃圾食品,就好像,今天,我買好一頓健康午餐,但是卻又吃了一大包土豆片?我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破壞自己?是我不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就是不在乎?——我很討厭自己又增加了那么多體重。
好像,我買了很棒的食物,然后別的一些東西就接管了,我去吃任何我想吃的東西。
在我的腹部那里,我感到很多能量,我很難和那個地方在一起,因為我對它暴飲暴食非常生氣。
當我把手放在腹部那里的時候,它輕松一點了,我想起小時候的我,總是一個人,必須要自己照顧自己,我必須要承擔那么多責任,在那么小的年紀,我受夠了。(哭泣),我不要那么負責任,它要自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被照顧。我很憤怒,因為我總是要自己做決定,要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我不想聽任何人的話,我就是要吃吃吃,誰都管不著”。(哭泣)
這個自由聯(lián)想的過程,正是一個體會生成的過程,而這個體會,以當下為中心,非評判,帶有意圖,參與探索和解放,通過對自我的體會帶來人生新的體驗,活出了對自我問題的超越,也活出了對自己更深的理解。
第三種自我分析的方法叫釋夢。然而,和前兩種,我們尚可嘗試和駕馭的文字以及敘述的方法而言,釋夢,更難操作。只有經(jīng)過多年個人分析,以及受過訓練的人,才可能對自己的夢有比較精確的理解。但是,夢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蘊含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乃至于理解了夢,對自己的自我救贖也是巨大的。
著名作家余華,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一個回憶回來了》,他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從寫一些傷痕性的文章到寫一些更為更為平和優(yōu)美清淡文章的轉變。那是因為他從小生活在中國充滿了創(chuàng)傷性的環(huán)境里,圍觀對當時的不法分子實行打靶槍決,是他幼年最為興奮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如同夢魘一樣,攫取了他,也形成了他作品中的強迫性重復。他記得在寫作的'過程中,他曾經(jīng)極度的興奮躁狂,而晚間的睡眠乃至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異常焦慮緊迫。在那段時間,3年里,他的作品里,非正常死亡的人有20多個。但是,余華對自己這種非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完全不自知。
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打靶,執(zhí)行了槍決,清醒殘酷又帶著興奮。隨著對自己夢的分析,關于年少的回憶都回來了,他才知道自己一直處于年少癲狂燥熱的那些關于打靶場的強迫性重復與記憶當中。從那個夢開始,余華決定改變自己的作品氛圍內(nèi)涵內(nèi)容,以后的作品中少了血腥廝殺,漸趨平和,而這些文字、語言也逐步改變了他的內(nèi)心,讓他免于崩潰與精神病的邊緣,成為了另一個更健康圓融的余華?!@就是一個夢,帶給余華的啟示。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如何去分析自己的夢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用邏輯性的思辨去解讀自己的夢。而是身臨其境,去感受自己的夢,夢中所激發(fā)的情感、渴望、幻想、求不得未可知等等,或者,夢,能解開你防御的面紗,給你一個最真實的模樣。
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曾經(jīng)告訴我一個夢,她說,她夢見自己在一間帶陽臺的房子里,屋子蔭涼簡潔,她的父親和繼母坐在屋里了聊天,對她視而不見。而她站的陽臺,風雨飄搖,有三扇爛窗戶,上面有三塊破草簾,她正在拼命地按壓搶救,讓這三扇窗戶不至于被狂風吹散。一開始,她給我解釋的是,她覺得自己和父親、繼母的關系和解了,變好了——你看,我們?nèi)齻€人在一個屋子里??墒侵钡接幸淮?,她情緒崩潰的時候,再來和我說這個夢,解讀完全變了,她哭著說“這些年,我自己、我母親、我姐姐,在外面風雨飄搖,就好像三塊破窗戶,我心急如焚戰(zhàn)戰(zhàn)兢兢,救了這個又幫那個,可是我的父親和繼母卻坐在房子里面好像沒事人一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好恨”。
或者這才是這個夢真正表達的意思,可是我們出于保護自己、免受崩潰,一直在防御和自我欺騙。夢是不會騙人的,但是你自己會騙自己。所以,要分析自己的夢,除了一定的專業(yè)技術還要有一顆勇敢無畏直面真相的心。
以上的一些方法,都是我近年接受個人分析之后,摸索出來,輔以做自我分析的。但是,如果大家沒有尋找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先進行一段專業(yè)分析,而想自己搞定自己的話,除非是天才,而天才,很顯然,他不會有我們普通人這么多愛恨情仇、苦毒無明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先找一個咨詢師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yè)分析打底,然后再摸索出自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輔以自用。
饕餮饗宴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張煐1922遷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讀《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1930改名張愛玲 1939考進香港大學1941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投入文學創(chuàng)作。兩年后,發(fā)表《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作品,并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和胡蘭成 1944與胡蘭成結婚1945自編《傾城之戀》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戰(zhàn)勝利1947與胡蘭成離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離港赴美,并拜訪胡適 1956結識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1967賴雅去世1973定居洛杉磯;兩年后,完成英譯清代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1995九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張愛玲簡介:張愛玲,現(xiàn)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離去于美國洛杉嘰,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jié)日---“中秋節(jié)”。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于她發(fā)現(xiàn)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 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jīng)是最后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里,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zhàn)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yè)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狀,最后只得遠走它鄉(xiāng)!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后,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背后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nèi)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后,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p>
優(yōu)質(zhì)心理咨詢師問答知識庫